敢問大俠,難道種葡萄也能得道? ——奈米休閒農場

我納悶,葡萄都沒長出來,為何還要來採訪呢?

老闆把茶泡開了,我們圍攏在一起,聊的是“無形”的葡萄。農夫殺生,是逼不得已,因為農作物成長而必須消滅害蟲。這一次,我聽到不一樣的答案。

他說,害蟲不是靠殺害、而是驅趕,如此才能維持環境的平衡狀態。

乍聽之下,有些仁道俠義的精神。

這時,我仔細瞧瞧黃老闆的臉色。他皮膚白裡透紅,還有一頭銀白色的頭髮,心底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,難道他是一名“隱世高人”?

我們成功的把話題從葡萄種植,轉移到個人成長背景。今年67歲的他,大學修讀企業管理,世界的繁華沒有把他留住,即使身邊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同儕,也甘願回家打理葡萄園。

我追問,為什麼?他說,其實農夫生活很快樂,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,他只是剛好選了“果農”的職業。

有機農業的轉型,談何容易。他回到果園的四、五年,完全沒有農作收入,但卻靠堅持及自信,換來今天的成就。

黃老闆看我們一臉疑惑,終於點破了一個關鍵點。他在回鄉的那年,開始學佛,所以種葡萄是他這一生的“功課”。這門功課,不結惡緣,即使是昆蟲,也會積少成多;也因為慈悲,才選擇不用農藥,做到問心無愧。

我突然頓悟了。

眼前的黃老闆,像是金庸筆下的“少林掃地僧”,離開繁華,回到田野。我們喝茶涼棚外的小木屋,也像是藏經閣,而門前垂吊的是大鄧伯花,禪意無垠,花語是一見鍾情。

我記得一篇採訪金庸的報導說,他學佛,學放下;黃老闆學佛,也學放下執著。

不管,葡萄有形無形,我得先放下:吃不到的葡萄,不是酸的。


菁苓休閒農場

糟糕,他們太甜了! ——菁苓休閒農場

「惠兒~,趕快來拍照。」

老闆呀,我們大家都在,你就不要像瓊瑤的愛情般,呼喚你的惠兒,那個「兒」字,還是抖動式的被拉長。

今天可是雙十一,光棍節呀。菁苓休閒農場的制服,還給我穿粉紅色!

我在想,那麼戲劇性的呼喚,是不是跟你台藝大影像系的學歷有關 ; 還是之前是婚攝行業的緣故 ,一直都是這樣來逗笑新人拍照的?

「好,我再切一切芭樂就過來。」老闆娘其實不叫惠兒,本名是王惠原,「惠兒」其實是小名。當丈夫決定中年轉業,她則像衝鋒隊,日夜不停苦幹,兩人熬了五年,終於嫁接出不同品種的芭樂,目前有九種顏色及口感都不同的品種。

中年轉業看似好難,但鄭俊達老闆說,如果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,然後做得比他人還要專精,那麼就不用怕了。

就像這裡不僅有芭樂,還有很多芭樂食品,例如芭樂玄米茶、芭樂干、果醬,還有剛剛研發成功的芭樂果凍,而且是全台唯一。

菁苓休閒農場的芭樂,應該是台灣最多品種的芭樂果園。而且芭樂品種越嬌貴,越不好照顧。原本說好要拍照的「樣品」,怎麼一下就被掃光了呢?

當「惠兒」終於得空來拍照時,我說不如牽手合照吧,誰知道,手是牽了,連頭也靠在老闆的肩上……

這對夫妻好甜,跟芭樂一樣甜。

嘉義縣向禾休閒漁場

哪隻貓兒不偷腥 ——向禾休閒漁場

我又聞到魚的味道了。

我掂量著腳步,用最輕盈的姿態,弓著身地一步步趨近,就是不想被人發現。如果運氣好的話,我可以帶走一整條的大魚。

我愛魚,就像他也愛魚一樣。

他原本的專業是食品營養,平日也喜歡木作手藝,但為了鰲鼓這片家鄉,最後還是選擇回來了。雖然他每次都說,食物鏈的生態養殖,是從中學課本中獲得啟發,然後不斷的實踐,而換來今天的成就。

若不是這邊的吳郭魚特別好吃,肉質又嫩又甜,我才懶得搭理他。

魚塭引入海水飼養吳郭魚,放棄耗電的打水系統,並改為海菜養殖,以維持水中的氧氣。除此,養殖也套用“物競天擇”的生存競爭,例如池內也有螃蟹,螃蟹會吃掉生病或不健康的吳郭魚,所以剩下的,都是最優良的品種。

可惡的是,陸地上的我們,不也是物競天擇嗎?什麼撒嬌女人最好命,搔搔耳朵,把身子挨過去,你還怕沒有魚吃嗎?

老實說,他一路走來也不容易,也是跌跌撞撞的來到今天。首先是家人的反對,竟然在魚塭划船、摸文蛤、撈海菜,還要烤肉。若是以前,魚塭可是不讓外人隨便進入的,更何況嬉笑玩樂的活動。雖然他打破了父親很多的禁忌,但最後的一句話,我至今還是記得的。

“休閒漁場最有成就感的部分,不是賺到多少錢,而是家人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我相信,這是打從他心裡說出來的,因為那天他招待的客人,剛好迎面遇上正準備騎機車離開的父親,父親臉上的自豪及笑容,為所有人都解惑了。

好了,你們不要再拍照了,是沒看過貓吃魚嗎?!(翻白眼)

特別感謝 Apple 101台灣休閒農場發展協會向禾休閒漁場

仙湖農場:那山,那人,那狗

RE CameraRE Camera

那座山頭呀,八成以上都長滿了龍眼樹;生於斯的人兒,視作老天爺的恩賜,人人嘴裏含著的桂圓香,是世代辛勤的農人與土地資源的等價交換。他們合力落腳這裏,一晃就是多少個花落,果熟的季節變換。

你看,起霧了,成群的山頭像是孤島,漂浮在煙霧彌漫的雲海湖泊中,這就是人稱“仙湖”的地方。

RE CameraRE Camera

那山
東山四季的果產豐富。春天龍眼花開,農人采蜜;夏天荔枝通紅,農人摘之;秋天咖啡豆果實累累,農人收成;冬天柳橙香溢,農人背簍。

聽說,龍眼烘培的桂圓蜜,療效強大,難怪古名有“益智”一詞。依照古法六天五夜的烘培法,分解出果糖及葡萄糖,容易被人體吸收,多少人視為良物。這些都來自東山。土地與人的情感連結,來自一份尊重。

仙湖農場的二代,侃薔。他在講解這片土地時,在最後一章節中,提到“對土地謙卑,對身為農夫感到驕傲”。或多或少,為這片山頭的疼惜,溢於言表。

那人
身份認同,一直是這個時代被熱烈討論的話題。侃薔的一番解說,剖出他回歸鄉野的尋根,試圖尋找人與土地的連接。這片土地,豐富了當地的農民。龍眼樹,不僅可以摘取果實,樹幹還可以蓋房子。

當地人有一詞——“放伴”,村民大夥合力完成蓋房子的粗活,今天李嬸建新家,全村人兒都出動了;後天張哥新婚,大媽小舅全來開夥煮食布置。

放伴,是這群人合力的情感。從早期搬遷此地面臨的抗匪,到後來的蓋房子或嫁娶盛典,這座山頭的人們都是熱熱鬧鬧的。

那狗
保時捷,是幸福的。它有一座山頭可以滿山跑,活潑好動的個性,常流連在旅人的雙腳邊,試著撿起腳下的小物和它玩耍吧!生活在這座山頭,人與動物,都令人稱羨。侃薔說,他們有一個“見山”的客房工程,窗戶望出去,就是山林景色,如同祖先當初見到東山的第一畫面。他們要做的,是將在地文化傳頌出去,傳承意味濃厚,很熱血。

農夫這個角色,在這片土地,有一個重新被詮釋的機會。

###

仙湖農場 / 台南縣東山鄉南勢里賀老寮一鄰6-2號

特別鳴謝/ Apple 101 & 台灣休閒農場

RE CameraRE Camera